您现在所处的位置: 首页>>协会动态

专栏|三十年·三十人——张绍明律师

发布时间:2025-08-19 编辑: 点击:16

最近,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赢在二审与再审:诉讼代理实战技能与指引》,正在各大书店和电商平台热销。该书以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诉讼领域为核心,系统性解析二审与再审案件的突破策略。


image.png


深入解析的背后,是该书作者张绍明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捍卫公平、用情怀温暖弱小的生动实践。



在绝望中点亮命运微光


十五岁那年,命运给了张绍明致命一击。母亲因邻里纠纷惨遭欺辱,精神失常。少年的他,孤身赴遵义为母维权,身无分文,饥寒交迫。绝望中扒上货运火车回家,却摔断了右腿。


那一夜,他蜷缩在火车站附近,双手发力,一手抓着断腿,一手按地拖行,痛彻心扉,脑中只有“绝望”与“放弃”。


但他选择了坚强。伤后不到三十天,他拄着打杵重返课堂。一位退休老法官被这坚韧少年打动,收留了他,更将他领入法律之门。


从此,法庭楼上的家成了张绍明的庇护所。放学后,他成了法庭窗外的“隐形学徒”——白天听庭审,夜晚啃法条,如“凿壁偷光”。那“偷来”的法律微光,照亮了他未来的人生路途。


image.png


2003年,母亲案子胜诉。法院判决对方承担刑事责任及赔偿。新华社、贵州电视台称他为“少年律师”“18岁的律师”。他却淡然:“我只想让公平正义,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高中三年,他边读书边学习法律知识。旁人说他“不务正业”。他却知道,法律是唯一的“出路”。


后来,张绍明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却因家贫放弃。为养家,供弟妹读书,他选择继续自学法律。2012年,他和合伙人创办了桐梓县第一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质疑声传来:“你一个农村娃儿,能行吗?”他答:“为什么不试试?”这一试,就是十几年。


2016年10月,他决定扩大律所规模,创办了贵州贵遵律师事务所。如今,坐在宽敞的律所办公室,看着桐梓县城车水马龙,他仍会想起法庭窗外的那个少年。那少年从未离开,只是换了地方和身份——如今,他依然坚定地站在法律面前,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发声。



撑开公益之伞,聚拢希望星火


“因为我淋过雨,所以总想着为别人撑伞。”


有人不解他为何总接“穷人”的案子?他微笑不语。有人问:“这么拼,累不累?”他答:“曾经吃够了生活的苦,现在再也感觉不到苦。成功,唯靠奋斗!”尝尽生活至苦,便觉当下皆甜。


2020年,张绍明和律所做出一项决定:困难群众的案子,无需申请法律援助补贴,律所免费代理。众人不解,视之为“赔本买卖”。他却说:“这不是赔,是对公平正义的投资,是对社会信任的‘储蓄’!”


2023年,37位重庆老人向他求助:购买的“避暑房”因开发商欠债被查封。房子未到手,生活已无着。


“近年来,桐梓县避暑旅游发展得风生水起,大量重庆人已将桐梓当作第二故乡。此事若不妥善解决,将会寒了上万避暑游客的心,也必将影响桐梓县乃至贵州省的对外形象。”张绍明说。


接手该案后,他立即带队行动。整整两个月,跑法院、写材料、提异议。最终法院裁定中止执行。37户人家重获家园。老人们送来厚厚一叠感谢信,要请吃饭。他婉拒:“你们能安心住下,一切都值得!”


image.png


他常年奔走于县总工会、综治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等基层一线,处理职工维权,协调农民工工资,参与公益讲座,被群众称为“信得过的良心律师”。


他坦言:“我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是提着包穿梭于行政机关之间,处理公益法律服务。”白天奔忙,晚上加班处理委托事务至凌晨,已成常态。


自2020年以来,他带领律所先后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1480余次,开展普法专题讲座70余场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1000余件,主动为困难职工减免律师费用350余万元。


“有人给我算过账,说这些钱,够买好几辆车了。我说,比起买车更珍贵的是,要让绝望者看到希望的光”。张绍明表示。


他还倡导设立了“贵遵律师爱心基金”,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社会公益活动。



法理与人情的刻度


“法律是社会活动的规则。”张绍明说。学习法律,他坚持带入式方法:将法条结合生活常识常理分析,准确掌握立法目的与各法条含义。


2015年夏,他代理特大运输毒品案。五名犯罪嫌疑人中竟有一名七岁孩童,公安机关现场查获毒品50多公斤、手枪两把。经过深入交流,他发现当事人李某某夫妇实则是被朋友诱骗,以带孩子游玩为幌子运输毒品。


通过积极辩护,法院认定李某某为运输毒品帮助犯,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其友被判死刑。此案后被央视《今日说法》报道为《香水有“毒”》。


image.png


2020年某工地钢材被盗案,涉案金额58万元。嫌疑人或面临十年以上重刑。其妻求助,称刚怀上孩子。有人指责律师“为坏人辩护”。张绍明态度鲜明:“每一个走上法庭的人,内心都渴望公正审判。毕竟,情绪不能代替法律!”


他深入研究案件,发现这并非传统“盗窃”,而是“职务侵占”。经反复沟通,办案机关采纳意见,变更罪名。最终仅判处三年零六个月。他对年轻律师强调:“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只遇一桩案子,但每桩都关乎他人的人生权利与自由。必须百分之百努力,因为这关乎法律的温度与尊严”。


在错综复杂的刑事案件中守护公正的同时,张绍明始终未曾忘却那些最需要法律庇护的角落——


2024年6月,一位肢体残疾的包工头被某建筑公司拖欠工资及工程款40余万元。多方索要无果。张绍明果断出手,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查封企业账户。不出几日,欠款一分不少结清。


2014年10月,某残疾人企业的吊车卷入工地损害纠纷,被索赔百万。他亲自带队收集证据,有力维护了企业权益。


他还在桐梓县残联支持下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年拿出20多万元扶危济困。



唯信法,故执着


自2013年5月起,张绍明先后担任桐梓县政协委员、常委,遵义市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他发挥职业优势,深入基层调研,关注民生热点。十年来,他提出提案及建议290余件,覆盖经济、社会、生态、民生多个领域。


面对桐梓县偏僻地区野猪泛滥、危害群众安全的问题,他提出治理建议,引起省、市林业部门重视。最终采取综合整治、完善农险和赔偿机制,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


image.png


针对多头执法、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他多次调研后提出推进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大融合”建议。遵义市随后在全省率先启动跨29个部门的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显著,获中央依法治国办肯定。


2019年,他撰写《关于开展“法治大扶贫”提升法治环境的建议》,将民众需求转化为政府决策。2024年遵义“两会”,他围绕财政、教育、民生提交六件建议,均被采纳。


曾经有人问张绍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律师?”他想了想,给出了给自己的答案:“我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一个比别人更愿意相信法律力量的普通人。”


这个并不简单的“普通人”,开始被更多的人看见和鼓励。2018年,被评为“遵义市十佳律师”;2021年6月,荣获“贵州省司法行政先进个人”;2021年12月荣获“贵州省普法先进个人”;2023年被授予“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其所在的律所党支部也多次荣获贵州省及遵义市“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荣誉;2024年3月,他所在的贵州贵遵律师事务所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2025年5月,张绍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image.png


从法庭窗外“偷”学的断腿少年,到全国自强模范;从为母奔波的绝望孩子,到为千万人权益奔走的律所主任。张绍明身份几经变迁,但内核从未改变:对法律的信仰,对公平的执着,对弱者的柔软心肠。


“不只因它改变我的命运,更因它赋予我守护他人命运的力量。”他甘做漫漫长夜中的点灯人。那灯光,源于少年时法庭窗外的微光,如今已燃成一片星火——为迷途者引路,为受寒者取暖,为这人间公平守望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