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 首页>>协会动态

专栏|三十年·三十人——胡良刚律师

发布时间:2025-08-21 编辑: 点击:10

1986年,当司法部组织首届律师资格考试时,18岁的遵义青年胡良刚,正埋首于西南政法学院的书卷中。四年后,他带着对法治的信仰回到故乡,开启了横跨行政与司法的独特职业生涯。


image.png


如今,出任遵义市律师协会会长的他,将满腔热忱与主要精力,毫无保留地倾注于两项核心使命:推动律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托举青年律师的未来。


这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他躬身践履的信念。他深知行业的活力源于创新与规范,因此夙兴夜寐,致力于引领律所管理革新、提升专业服务标准、优化执业环境;更深谙行业的未来系于青年才俊,故不遗余力地搭建成长平台、倾囊相授执业智慧、甘为后辈铺路架桥,以赤诚之心点燃薪火相传的星火,为遵义律师界培育生生不息的力量。



转型期的锤炼


1990年9月起至2001年,在这跨越世纪之交的十年里,胡良刚的足迹深深嵌入遵义改革发展的关键进程。


从原遵义市劳动局的仲裁调解前沿,到红花岗区委办及政策研究室的谋篇布局中枢,再到体改局攻坚国企改革的“深水区”,直至信访办直面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焦点,他以科员、副局长的身份,亲历并直接参与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时代转型。


这十年,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构建、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十年,亦是遵义这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改革大潮中奋力探索、破浪前行的十年。


image.png


胡良刚所从事的劳动仲裁、政策研究、国企改革、信访维稳等,每一项工作都烙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在仲裁席上调和着新旧体制转换初期的劳资纠葛,在研究室里为区域发展擘画融入时代洪流的方略,在体改一线推动着计划经济的“单位人”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人”艰难转身,在信访窗口倾听着社会转型阵痛期最真实、最迫切的民生诉求。


这不仅是个人职务的变迁,更是一位基层干部在历史大潮中勇担使命、于时代节点处躬身实践的生动缩影。


尤其是在劳动局担任仲裁员期间,他亲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面对国企改制、下岗分流、新型劳资纠纷涌现等复杂局面,他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调解技巧,迅速成为业务骨干。


他深入研究新旧法规衔接,精准把握政策精神,公正高效地处理了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高,裁决文书说理透彻、适用法律准确,赢得了当事人和同行的一致认可。他不仅精通仲裁程序规则,更深刻理解仲裁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中的关键作用。


“劳动仲裁经历让我深刻理解民生诉求的本质。”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处理重大社会矛盾埋下伏笔。


因其在推动劳动仲裁制度重建和完善、妥善处理转型期复杂纠纷中的突出贡献和专业表现,1995年,他成为全省首批“劳动仲裁制度恢复10周年先进个人”。这既是对他过往工作的肯定,也标志着他在劳动仲裁领域专业地位的初步确立。


就在这一年,胡良刚的生活轨迹开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双轨并行”。他的主业稳稳扎根于原遵义市劳动局,作为肩负重任的仲裁员,处理着不断涌现的劳资纠纷,这份工作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他职业生涯的基石与重心。


与此同时,他有幸在贵州经贸涉外律师事务所遵义分所开启了一份兼职律师生涯。这并非简单的“挂名”,而是实打实的法律执业实践。劳动仲裁工作是主业、绝对优先项,但经劳动局领导同意后胡良刚积极承办了律师事务所分派的每一个案件。


这些案件如同他法律版图上的“实战演练场”,既是他对更广阔法律领域的好奇探索,也是他利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的另一条路径。 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这份兼职为他提供了观察社会矛盾的不同视角,也锤炼着他处理各类法律实务的综合能力。



填补规则空白


2021年9月29日,遵义市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在第一次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上,胡良刚凭借其在破产领域深厚的实践积淀、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见,当选为首任监事长。这一任命,正是对他过往在破产法领域一系列开创性建树的高度认可。


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体系下经营失败、资不抵债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的重要机制。在此过程中,破产管理人受法院指定,肩负着接管、清理、评估、处置债务人财产,依法进行公平清偿等核心职责,其履职能力和操守直接关系到破产程序能否高效、公正推进,债权人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社会经济秩序能否平稳运行。


遵义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其核心使命正是立足本地实践,针对过往破产案件办理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切实强化对管理人的监督、指导、协调与管理,提升专业水准与执业规范性,从而充分发挥其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胡良刚在破产领域的卓越贡献,尤其体现在他带领团队成功办理的数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复杂破产清算案件上。这些实践不仅解决了棘手的现实问题,更直接推动了国家层面相关司法解释的完善:


推动填补法律空白的“遵义中山中学案”——


遵义中山中学(某房地产公司投资)2004年开学后因管理混乱陷入巨额债务,2007年被迫停办,引发债权人群体性事件,成为遵义市重大维稳难题。案件核心困境在于法律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仅原则规定法院组织清算及清偿顺序,对民办学校破产能力、学费的清算顺序等关键问题均未明确,加之2007年民诉法删除“破产还债程序”,导致法院面临“应受理”却“无法可依”的窘境。


这一困境通过法律实践路径突破。经逐级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2月6日作出批复,明确此类清算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填补了关键法律空白。


2011年,法院正式受理该案,并公开选任胡良刚领衔的贵州子尹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经其团队两年高效、透明运作,最终确认债务近2.4亿元,并实现了高达70%的清偿率(远超全国同类案件平均水平)。2013年,随着重点中学遵义市南白中学的迁入,闲置多年的宝贵教育资源得以重新焕发活力。


此案意义非凡:它不仅成功化解了重大社会风险,实现了法治框架内的“软着陆”,更因其是当地首例民办学校破产案、最高法批复后全国首例参照企业破产法清算的民办学校案,为后续同类案件的处理树立了范本。


厘清法律适用的“遵义县双龙水泥厂案”——


遵义县(今播州区)双龙水泥厂破产清算案,直接触及并清晰揭示了个人独资企业在清算程序上的法律适用难题。该案的成功实践,为最高人民法院后续于2012年12月18日发布《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清算是否可以参照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清算程序的批复》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和参考,明确将企业破产法的相关程序延伸适用于个人独资企业清算,有效解决了这一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中的又一法律空白点。


回溯胡良刚的执业生涯,其成就远不止于破产领域。自2001年辞去公职投身专职律师事业以来,二十余年间,他深耕法律实务,累计办理经济、民事、行政等各类诉讼案件及非诉讼业务逾3000件,为委托人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以其精湛的专业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卓著的业绩,奠定了在遵义、贵州乃至全国律师界的知名地位与广泛声誉。


image.png


其卓越贡献也赢得了各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的高度肯定:2011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创先争优标兵”;2013年,被贵州省律师协会授予“省级优秀律师”荣誉称号;2016年5月,荣立个人三等功;2018年1月,在司法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守望初心——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膺“最美律师”称号;2019年,在遵义市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之际,获评“律师业发展特别贡献奖”。



构建行业生态


2023年7月25日,遵义市第七届律师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胡良刚当选遵义市律师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从带领一个所,到带领一个行业,胡良刚有了更多的思索。“我们将始终秉承以‘规范管理’为核心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制度完善、专业赋能、文化凝聚等多维度探索,为律师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助力行业行稳致远。”胡良刚表示。


规范化管理的根基在于坚持党的领导。遵义市律师协会在律师行业党委领导下,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定期举办党建专题培训会,强化律所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image.png


而规范化管理需要科学制度的支撑。遵义律协近年来陆续出台多项案件业务指引,为律师办案提供标准化流程与操作规范,期望推动律师行业从粗放式扩张转向专业化深耕;同时,每年的律所及律师考核工作将党建工作、案件质量、法律援助成效等纳入重点指标,通过“合格”“称职”等评价体系,倒逼律所必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服务质量。制度化的考核与指引,既约束,更赋能,为律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尺。


规范化管理的核心还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遵义律协联合省内外律协开展调研交流,借鉴昆明、芜湖等地律所管理模式与成本管控经验,推动本地律所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此外,律协还注重发挥“头雁效应”,鼓励优秀律所与律师以“标杆”“榜样”力量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形成“以规范促专业,以专业树品牌”的良性循环。


规范化管理离不开人文关怀与文化认同。律协不仅是规则制定者,更是服务者与协调者,始终以“家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态度,为全市律师群体排忧解难,营造“严管厚爱”的行业生态。这种文化浸润,让规范 化管理从“刚性约束”升华为“自觉行动”。



托举青年成长


最近,胡良刚收到一份来自芜湖市律师协会的邀请函——8月27日至9月1日,浙江大学法学院青年律师训练营将举行,为遵义预留20个席位,35岁以下的律界新锐方可参加。这是东西部律师人才联动的深化。


此前,在2024年9月的青年律师论坛筹备会上,有青工委委员给出行业“四难诊断书”:“拓业难、展业难、执业难、生存难”。十二个字背后,是无数初入行者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面对案源萎缩、技术鸿沟、经验不足、成本高企时的迷茫与挣扎。


胡良刚的回应精准而富有远见:“我们要为青年律师打造生生不息的‘造血系统’!”为此,协会推出“执业首年免会费、女律师生育期减免”等暖心政策,为全市初入江湖的新锐们卸下第一道生存枷锁。


而真正驱动“造血”引擎的,藏在青工委紧锣密鼓的2024年度述职里——全年7大类、覆盖1800余人次的赋能活动矩阵,如同精心铺设的成长阶梯,其中包括“律心向党”演讲比赛、“检察官与律师辩论赛”等。


image.png


“青年律师的核心诉求,是被看见、被信任、被托付。”胡良刚一语道破关键。即将启程的浙江大学“西行取经”之旅,被他视为“走出去”战略的又一重要行动。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法律科技日新月异,服务模式深刻重构。胡良刚深知,拥抱变革方能引领未来。他推动协会与法律大数据平台深度合作,在“智拾网”开辟专属的线上“练兵场”——每年精准推送400余门前沿在线课程,辅以强大的法律数据库和智能GPT检索工具,让青年律师无论身处何地,指尖轻点即可汲取知识养分,将碎片时间化作成长动能。


胡良刚的信念坚定而炽热:“青年强,则行业强!他们是法治薪火的接棒者,是行业创新的生力军,肩上扛着未来的希望与重托。我们倾力搭建平台、组织活动、链接资源,核心目标只有一个:持续淬炼他们的法律理论利剑,不断磨砺实务技能之盾,锻造出能经风雨、敢打硬仗、值得托付的过硬本领!唯有如此,他们才能真正赢得当事人信赖,在每一个案件中守护法律的尊严。”


如果将遵义的法律生态视作一片森林,胡良刚便是那位深谙共生之道的园丁,以协会为苗圃,用制度之壤培育规范根系,借党建之光照亮成长方向。而他最倾注心血的,是为新苗破土扫除荆棘。一切只为让青年律师在健康的生态中拔节向上。他相信,唯有每一棵新木都挺拔丰茂,这片森林方能生生不息,为黔北大地撑起一片法治的浓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