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三十年·不止三十人——令狐荣飞律师
发布时间:2025-09-01 编辑: 点击:17
1988年,令狐荣飞出生在大娄山脉深处桐梓县木瓜镇。
那一年,中国律师行业正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型。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法律服务需求激增,原先被定义为“国家法律工作者”、端着“铁饭碗”的律师队伍,开始探索市场化道路。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破冰之年,同时也孕育着无限的机遇。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山风中诞生的孩子,三十多年后会站在人民大会堂的汉白玉台阶上,作为第十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代表凝望长安街的晨曦;更不会预料到,那个曾经研究娃娃鱼养殖的水产专业学生,将用法律之桨在时代的洪流中划出如此精彩的波澜。
2008年的贵州大学南校区,水产养殖专业的课堂上,令狐荣飞的目光常常越过实验室的玻璃器皿,投向更遥远的天地。“我总思考如何让人生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种对生命价值的追问,最终在法学院师兄的引荐下找到了出口——参加司法考试,成为执业律师。
转轨的代价是每天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2011年的暑假,空荡荡的阶梯教室见证了这个农村学子的奋斗,晨光熹微中他已在诵读法条,深夜时分仍可听见他默诵要点的声音。在专业课程、社团活动与司法备考的多重压力下,他像一位精准的“时间管理大师”,将每一天都切割成高效利用的片段。
对他而言,学习法学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一次思维的淬炼。刑法的案例让他感受到法律的生动与深刻,民法的规则使他认识到法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相连。
三十多人的“司考”队伍逐渐缩减到四五人,最终只有两人通过考试,他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的桐梓县城,贵州名城(桐梓)律师事务所刚揭牌的办公室还带着油漆味。大学毕业后的令狐荣飞,开始和这所事务所同频共振,一起成长。
在一起令人扼腕的案件中,刚涉律界的令狐荣飞接受委托为一桩被指控“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案件辩护。案件起因是一对年轻恋人因家庭反对选择私奔,女方家属以女孩存在智力缺陷为由报警,指控男方涉嫌拐卖。令狐在初步了解案情后,敏锐地意识到这并非一宗刑事案件,而是一起被误解的自由恋爱事件。
然而,案件走向却愈发严峻。警方在侦查过程中改变方向,以强奸罪重新立案,依据是女方经鉴定具有智力障碍。随后,检察院亦以强奸罪提起公诉。
面对重重压力,令狐荣飞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坚定地做无罪辩护。他为该案投入大量心血,先后会见当事人十多次。通过反复查阅案卷、研究司法鉴定意见,他撰写了多份法理清晰的辩护意见。
法院两次开庭审理后,检察院最终作出撤回起诉的决定,当事人得以重获自由。该案的成功辩护,不仅彰显了令狐荣飞精湛的专业素养和不畏艰难的执业精神,也让他在桐梓县的法律圈中声名鹊起。
这样的法律援助案件,当时他一年要办理几十起。每件两三百元的补贴刚够交通及文印费用,却积累了比金钱更珍贵的口碑。看守所里的口耳相传让更多犯罪嫌疑人指定“那个较真的令狐”,县法律援助中心也渐渐把疑难案件推荐给这个总在查证细节的年轻人。
2017年的某个深夜,律所会议室仍亮着灯。已是律所主任、党支部书记的令狐荣飞在党建计划书上写下:“让党员律师成为法治建设的毛细血管。”当时全县两新组织中,律所党支部还是个新鲜事物。
在桐梓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令狐荣飞带领律所开创了一项公益行动——“名城星期三,律师来值班”。每逢周三,无论晴雨寒暑,总能看到律师们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安置社区。他们悬挂横幅、摆放桌牌,在简易搭建的法律服务台前,为搬迁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这项由党员律师率先发起的活动,很快吸引了所内非党员律师的积极参与。他们不仅解答居民关于劳动合同、邻里纠纷、婚姻家事等常见问题,还定期举办专题普法讲座,围绕“征地补偿、农民工维权、防范诈骗”等贴近民生的主题,用当地方言和鲜活案例,把抽象的法条讲得生动明白。
“名城星期三”坚持数年从未间断,成为当地法治建设中的一个暖心品牌。风雨无阻的坚守,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整个社区的法治意识,让法治精神在新时代的安置社区深深扎根。
党建经费从创收中专项列支1%的做法曾引发争议,他却算清了更大的账:“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终将反馈业务发展。”果不其然,县里四大平台公司陆续聘请他们担任法律顾问,政府法律服务也开始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令狐荣飞在律师行业党建方面勇于探索、先行先试而获得的部分经验,后来纳入了全国律师行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中,为全国律师行业党建规范化建设上提供了遵义经验。
2017年,由于在行业党建方面的突出表现,令狐荣飞当选遵义市律师行业党委委员,并持续至今。2018年10月,令狐荣飞所在的律所党支部被选定为“全国律师行业党委办公室联系点”,而贵州省仅此一家;2019年6月底,该所党支部荣获“全省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令狐荣飞代表遵义在会上作了党建经验交流发言;2019年7月,该所党支部荣获全国律师行业党委表彰的第一批“全国律师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仅两家律所获此殊荣。
在北京雁栖湖畔,他的视野被彻底打开。
当顶级律所的全球化运营模式、精细化专业分工和数字化服务系统呈现在眼前时,他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清醒。“我们县城律所全年的案件总量,可能不及北京盈科一个区域分所一周的接待量。”他首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用全球资源服务本地实践,让遵义律师站上更大的舞台。”
这也意味着,已经在律师行业小有名气的他,必须跳出“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回到遵义后,他毅然启动了引进盈科品牌的破圈行动。
2021年,北京盈科(遵义)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短短4年间,这个最初仅数人的团队已发展成为拥有108名员工(其中执业律师77名)的区域强所,绝大部分律师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形成了一支包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的专业队伍,其中党员律师26名,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所建”的发展理念。
如今的盈科遵义所,依托盈科全球法律服务网络覆盖104个国家199个国际城市的资源优势,正持续为遵义本土企业提供“全球视野、本土智慧”的高品质法律服务。
而党建引领发展,依然是令狐荣飞的“核心法宝”。北京盈科遵义办公室,墙上的党建地图与全球服务网络图交织成奇特景观。
但最让他自豪的不是跨国业务,而是六角井社区的“轮值办公点”。在那里,党员律师们设计出“模拟法庭”游戏让小学生模拟庭审角色,在“三八节”开展“撕掉标签”活动为女性维权,还联合党群服务中心推出“应急玫瑰计划”——每支玫瑰都系着法律知识。
“律所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制度,而是要成为商圈治理的芯片。”他推动建立的律所-商圈-社区三方联席机制,已成功调解20起纠纷:从商家货款争端到小区停车矛盾,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反诈宣传观影会。
2021年10月13日至15日,十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旨在总结律师事业发展成果并部署新时代工作任务,令狐荣飞作为遵义市律师行业唯一的代表参加会议。同年12月,他又以代表身份出席中国共产党遵义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在两次重要活动中,他展现出过硬的政治素养。一方面,他严守政治纪律和会议纪律,认真审议报告,投票表决时严肃行使民主权利;另一方面,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基层法律实践中的真实情况与党的决策部署相结合,其背后体现的是组织对其高度的政治信任和其本人坚定的政治品格。
作为一名党员律师,令狐荣飞始终将政治可靠性视为执业履职的“第一要求”。他深刻理解,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律师不仅是法律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他坚持从政治高度看待律师行业发展问题,所提出的每一项建言、参与的每一次讨论,都建立在吃透国家政策导向、紧扣法治建设大局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