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 首页>>协会动态

专栏|三十年·三十人——李良国律师

发布时间:2025-07-24 编辑: 点击:7

赤水河奔流不息,诉说着黔北高原的千年沧桑;遵义城星火传承,烙印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印记。在这片流淌着热血与希望的土地上,法治的种子,同样在时代的沃土中顽强生长。


图片


李良国,这位从三尺讲台走向法治前沿的跋涉者,用三十五载春秋,以法律为笔,以信念为墨,在遵义乃至贵州的法治长卷上,镌刻下一位法律人执着而明亮的足迹。



蜕变


1989年,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但地处西南腹地的遵义,法律服务的土壤仍显贫瘠。彼时的李良国,是省属重点中学的一名骨干教师,在知识的殿堂里传道授业解惑。后来,他通过严格的遴选,踏入当时尚属新生事物的遵义县法律顾问处,成为一名肩负特殊使命的公职律师。


身份的转换,意味着知识体系的重构。白天,他面对的不再是求知若渴的学生,而是纷繁复杂的卷宗、焦灼不安的当事人和亟待厘清的法律关系。夜晚,一盏孤灯下,他埋首于厚厚的法学典籍,在字里行间寻求真义,努力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现实案例相连接。那段时光,是艰苦的,也是充实的。基层法律工作的琐碎与繁重,如同一次次淬火,锻造了他坚韧的意志。处理邻里纠纷、合同争议、基层行政事务……这些最接地气的实践,让他深刻体悟到法律的“刚性”规则之下,必须融入对世情、社情、民情的深刻理解,掌握那份“弹性”治理的艺术。法律并非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秩序的温度计与调节器。


图片


这份在基层熔炉中锻造出的独特法律智慧——“恪守规则刚性,深谙治理弹性”,成为他日后执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当遵义县人民政府成立法制局(办)时,李良国被组织遴选为首任局长(主任)。然而,对法律专业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对律师职业更纯粹的向往,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萌发。2002年,李良国做出了人生中又一个关键抉择:告别体制内的光环与安稳,毅然“下海”,成为一名完全依托专业能力生存的专职律师。


这个看似“逆行”的转身,让遵义或许少了一位优秀的公职人员,却为法治事业增添了一位更具专业锋芒、更具独立精神、更能代表社会力量的法律斗士。他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却也更能直接触摸法治脉搏的道路。



蜕变


翻开李良国厚厚的执业档案,两个数字格外引人瞩目:700人和11.5亿。这记录着他在“某某医药公司破产重整案”中所面临的艰巨挑战。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难题,更是一个涉及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大社会课题。李良国临危受命,带领团队迎难而上。


他们运用精湛的法律专业能力,搭建起高效透明的沟通平台,耐心细致地梳理每笔债权,科学严谨地评估企业核心价值,最终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破茧重生。


图片


在刑事辩护的战场上,李良国同样展现出法律人的专业担当。在代理正安县某公司经理肖某涉嫌贪污罪一案中,他通过细致入微的阅卷、逻辑严密的辩护,最终,他的专业意见和有力论证被二审法院采纳,被告人肖某被宣告无罪,重获自由。“律师不仅要有拨云见日的专业洞察力,更要有在迷雾中坚守正义、为权利而斗争的勇气。”这句话,不仅是他法庭雄辩的写照,更是他执业生涯始终恪守的座右铭。


走进李良国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沿墙整齐排列的一排排荣誉证书和聘书。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他三十余载在法律长河中奋力搏击、上下求索的峥嵘岁月。


“第七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奖”——这张被精心装裱、纸张已微微泛黄的证书,承载着一段特殊的记忆。2007年,李良国基于对司法实践中痼疾的深刻洞察,撰写了《论民事案件执行难成因及对策研究》,这篇凝聚心血之作,从全国众多优秀论文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贵州省律师行业参评唯一获奖的论文。


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无数次深夜伏案的钻研,是对复杂法律关系的精准把握,是对公平正义的坚定守护,非亲历者难以体会。如他评查的“罗某与某精神病医院生命权纠纷一案”,其评查意见得到省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采纳,有效化解了一桩争议较大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这些证书和聘书,是李良国律师职业生涯中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也是他专业精进、勇于担当的最好注脚。它们不仅记录着过往的荣光,更时刻提醒着这位法律道路上的跋涉者,荣誉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更深的期许。



献策


李良国深知,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而实践的经验需要理论的升华与制度的固化。


2017年,当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旨在打通立法“最后一公里”,直接听取基层声音时,李良国带领的贵州山一律师事务所,成功入选基层立法联系点。


这个平台,赋予了李良国及其团队全新的使命。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法律服务提供者,更成为了立法机关感知基层法治脉搏的“神经末梢”。他们走访社区群众、倾听企业诉求,将散落在基层的、带着“烟火气”的真知灼见,进行系统梳理和专业提炼,形成一份份高质量的立法建议报告。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平台也成为李良国团队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法律理论的“实验室”。他们将代理的典型案件、遇到的难题,与立法草案进行对照研究,提出更具操作性和前瞻性的修改意见。这种“实践—理论—立法—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在2023年轰动一时的“黔辣苑破产重整案”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023年3月7日,这个由最高人民法院选送的典型案例登上央视《今日说法》全国两会特别节目。电视画面里,一个濒危企业通过法律途径重获新生。而镜头之外,是李良国带领团队在无数个深夜里反复推敲每一个法律细节的身影——从债权债务梳理到重整方案设计,他用专业和智慧为遵义法治建设描绘了生动一笔。


图片


作为遵义市当选的市人大代表、市大人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李良国在议案中总是直击法治建设热点、痛点。《政府应加大对破产重整企业帮扶力度》等建议为推动解决破产难题做出了贡献。


2021年,他成为遵义首位入选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库的律师。在《刑法修正案十二》《贵州省检察机关合规办案流程》及省市20多部地方立法等重要法规的立法草案及修订中,都能看到他的专业印记。



担当


在遵义市律师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他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从1995年遵义市律师协会成立,他便担任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积极投身行业建设。


2008年起,他连续两届当选副会长,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服务会员、规范执业、提升行业整体形象的工作中。2016年6月,李良国担任中共遵义市司法局律师协会总支委员会书记。2017年成立中共遵义市律师行业委员会,他任副书记。2018年,被推选为遵义市律师协会首任监事会主席。


图片


在他心中,律协的角色定位清晰而坚定:它必须是律师们坚实的“娘家人”,在律师执业权利受到侵害时挺身而出,为律师依法履职提供坚强后盾;它更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引路人”,通过制定行业规范、组织专业培训、倡导职业道德、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引领遵义律师队伍在正确的航向上破浪前行。


回望三十五载风雨兼程的法治征途,李良国心中充满感恩与坚定。他将自己以及遵义法治的点滴进步,归结为三重力量的共同驱动与支撑:


灯塔指引: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和清晰方略,如同矗立在时代潮头的灯塔,为所有法律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提供了最坚实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


风帆助力: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社会各界对法治的日益重视与大力支持,如同扬起的风帆,为法治之舟破浪前行提供了不竭动力。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法律人施展才华的沃土。


压舱定盘:律师个体对专业的孜孜以求、对执业纪律的严格遵守、对法治信仰的无限忠诚,是航船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唯有专业精进,永不松懈,才能在惊涛骇浪中保持定力,抵达理想的彼岸。


在遵义市律师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这位见证者寄语后来者:“我们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是法治长河中的一滴水。唯有保持清澈,才能汇聚成照耀时代的星河。”


从传道授业的教师,到依法行政的公务员,再到仗义执言的执业律师;从处理基层纠纷的“小案”,到参与省级立法的“大计”,李良国用半生时光,以行动诠释了法律人的多重角色与不变初心。当人们赞叹他成功化解一个个疑难复杂的法律困局时,他看到的,是每一次公正的裁决、每一次权利的维护、每一次规则的完善,都在悄然播撒法治信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