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三十年·三十人——梁富强律师
发布时间:2025-07-18 编辑: 点击:8
六月的赤水河谷,暑气蒸腾。梁富强律师刚结束上午紧张的庭审,手机铃声便急促响起——播州区还有几位当事人正焦急等候。
车窗外,层峦叠嶂如法治长卷徐徐展开;车窗内,梁富强手机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红圈,是这位贵州山一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奔波的注脚。这场从赤水到播州的疾驰,是他执业15年生涯中无数个“正在进行时”的缩影。
这位56岁的资深律师,早已习惯将时间的海绵一次次挤干,只因每一分钟都可能牵动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在梁富强熠熠生辉的荣誉墙背后,矗立着一系列经典的辩护案例。它们并非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却精准地诠释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他像一个手握法律利剑的“破壁者”,在厚厚的案卷材料中,寻找事实的真相。
千钧重压下的精准拆解。当某区检察院以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指控田某时,沉重的压力不仅压在犯罪嫌疑人肩头,也考验着辩护人的专业能力。梁富强没有退缩,他像一台精密的扫描仪,反复“啃噬”着堆积如山的票据、合同和财务记录。庭审中,他条分缕析,逻辑缜密,充分辩护,最终,检察院慎重考量后,决定不予起诉。这不仅洗刷了田某的冤屈,更守护了法律的严谨和商业环境的稳定。
从“涉黑”阴云到无罪晴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这顶沉重的帽子曾扣在彭某和漆某的头上。面对复杂的案情,家属几近绝望。梁富强临危受命。他深入案卷的每一个细节,多次会见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他抽丝剥茧,以详实的证据和透彻的法理分析,力证指控不能成立。最终,法院采纳了辩护意见,宣告二人不构成犯罪。判决书落下的那一刻,不仅是当事人的重生,更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一次有力捍卫。
梁富强的名片上,有一个头衔格外引人注目——播州区新民镇龙丰村“名誉村支书”。这绝非虚衔,而是他主动俯身乡土、将法治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的生动写照。他将法律人的严谨与乡土的情怀融为一体,成为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股坚实力量。
顾问的深度——从“把脉开方”到“源头预防”。作为政府和村居的常年法律顾问,梁富强的工作远不止于审阅合同、解答咨询。他深度嵌入基层治理的肌理。在顾问单位作出重大决策前,他提前介入,提供专业意见,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他为基层干部量身定制依法行政讲座,用鲜活的案例剖析“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边界。
公益的温度——从“输血”到“造血”。梁富强的公益心,炽热而持久。在新民镇龙丰村,他捐资数万元用于乡村亮化、环境美化,向村委会捐赠手提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提升村务管理效率。他更将目光投向乡村的未来。乡友们资助的贫困学生,2023年以682分勇夺遵义市文科状元,昂首步入北京大学。喜讯传来,梁富强感慨万千:“当年播下的种子,终见参天大树。”
普法的广度——从社区讲堂到心灵共鸣。梁富强的普法足迹遍布遵义城乡。在社区,他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用真实案例为干部群众讲解如何有效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提升了基层工作者运用法律武器化解家事矛盾的能力。在农村,他与村民促膝长谈,用拉家常的方式普及法律常识,解答村民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融入社区生活点滴。
每一次宣讲,他都精心准备,力求深入浅出,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群众手中维护权益的温暖盾牌。这种持续不懈的基层普法,润物无声。
时间回到20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烟波浩渺。全国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此召开。在“红船精神”的发源地,梁富强捧回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律师”的荣誉证书。这一刻,是组织对他数十年如一日践行党员初心与律师使命的最高褒奖。
危难时的担当——党员的先进性,在关键时刻尤为彰显。新冠疫情肆虐时,梁富强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积极捐款捐物,展现了一名党员律师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
2021年6月23日,梁富强正在人民调解室组织调解,作为调解员代表,向前来调研考察的领导汇报工作。他沉着冷静,思路清晰,以专业的法律素养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简明扼要地汇报了案件情况和调解进展。这一刻,他代表的不仅是个体,更是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专业形象和党员律师在服务大局中的积极作为。
梁富强结束一天的奔波,回到案前。窗外,万家灯火渐次亮起,与桌上摊开的卷宗、闪烁的电脑屏幕交相辉映。墙上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律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证书,在灯光下无声诉说着过往的荣光与沉甸甸的责任。
这些年来,他将共产党员的忠诚信仰、律师职业的专业理性与乡土中国的厚重情怀,熔铸成一把精准的“正义之尺”。这把尺子,丈量着每一起案件背后的是非曲直。
梁富强的故事,是无数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党员律师的缩影。他们不仅在法庭上为正义而辩,更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用法治理念参与治理,用专业能力服务民生,用公益情怀回馈社会。
回望半生征途,他将岁月淬炼的智慧凝成箴言,付与后来者:
愿你们步履深深,心怀皓月。 以赤诚托举每一份重托,视当事人忧乐如己任。在法理的经纬间恪守底线,于规制的方圆中全力卫权,让正义的砝码,精准衡量法律之效与社会之善。
愿你们躬身入世,燃灯前行。 走出书斋案牍,以专业星火点亮阡陌巷闾。在时代的潮声中定位坐标,让法治的清泉,滋养更广阔的土壤。
更愿你们勇立涛头,淬炼锋芒。 以争先之锐气打磨专业利刃,以日新之功锻造职业丰碑。当无数个体的光芒汇聚,终将擦亮那盏象征荣光与担当的长明之灯,辉映我们共同奔赴的时代天光。